時間/一九九二年五月
地點/錫金隆德寺附屬尼師廟
採訪/林利亞 

前言
  前世之堪卓仁波切為第十五世大寶法王的明妃,名堪卓媽,據說是依希措嘉的化身,同時也是個有名的修行者。一九五年追隨第十六大寶法王出離西藏,一直住在隆德地方,一九六三年圓寂,一九六八年轉世為寧瑪巴六大法系之一的敏多林德千法王的女兒,為第十六世大寶法王所認證,目前是隆德寺下面尼師廟的住持。此廟名「噶瑪丘闊德千林」,是大寶法王的貴願之一,後來在一九八二年由蔣貢康楚仁波切完成。仁波切兼有噶舉與寧瑪的傳承,並曾在大吉嶺的天主教教會學院念到專二,因此英文十分流利。言談用字簡潔,卻句句有力,威儀端莊,頗有大仁波切之氣勢。以下是五月廿三日在尼師廟所做的訪問。
  林:蔣貢仁波切走了,許多人感到很迷惑,想知道為什麼,您可否就這件事說幾句話?
  仁波切:此意外發生,很多老仁波切都認為蔣貢仁波切看到某件比跟我們在一起更重要的事要去做,所以先離開了我們。這件事讓大家很受震驚;我們都認為這種事不應發生在一個仁波切身上,但事實是發生了。蔣貢仁波切用一個方便法示現「無常」給我們看;什麼事都可能發生,如果我們再不好好修行,一切就太慢了。我認為蔣貢仁波切對其上師第十六世大寶法王的虔誠與奉獻是一個完美的例子。上師與弟子關係的闡釋再沒有比他做得更臻善了。蔣貢仁波切把大寶法王的遺願都完成了,我想他強烈希望再次來時比大寶法王年輕,並且終其一生都能與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在一起。
  林:如果問蔣貢仁波切現在在那裏也許很傻,不過,可否請您就佛之「三身」來做解釋?
  仁波切:每位菩薩都有其證悟,這就是所謂的法身。但由於他們無限的慈悲與利他之心,不願停留在法身境界,只想為眾生做事,減輕他們的痛苦,這種願力或作為就是報身。但在報身境界的本尊或菩薩,必須化現一個色身,藉此將他慈悲的感情與作為具體而微的顯現出來,以此他一再轉世做不同示現,這就是化身。蔣貢康楚仁波切仍在報身境界,但他一定會再次轉世。
  林:這是否表示如果我們虔誠向他祈求,他會在我們的禪觀或夢中出現?
  仁波切:是的。
  林:第四世蔣貢仁波切再來時,第三世蔣貢仁波切仍會在報身境界或已消失了,或……
  仁波切:(笑)不,報身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化身,但主要的仍是蔣貢康楚仁波切。當不再有蔣貢康楚時,他也可能是白文殊菩薩(注:蔣貢仁波切亦是文殊菩薩的化身),這是報身,當他再來世間做示現時,是化身,但與法身或報身是沒有兩樣,它們的本質是相同的,這三身是一起作用不可分的;一個完全證悟者的慈悲化現,三身是一起的。
  林:您知道丘吉寧瑪仁波切的母親幾個月前圓寂。圓寂前有天仁波切去看她,見她在流淚,告之乃因看到了她的第二世蔣貢康楚仁波切在面前顯現,故喜極而泣。蔣貢仁波切告訴她,是此生結束的時候了,但由於她虔誠努力的修行,臨終時他將真正的與她的心合一。此時他仍以第二世蔣貢仁波切的外相顯現。
  仁波切:當然,如果有足夠的誠心與信心,這個形相是永遠不會消失的。但如果太執著於「相」,太表相化,也不好。很多人說,他們無法接受小卡盧仁波切就是前世他們所熟悉的卡盧仁波切,因為外相改變了(笑),這是不對的。回視過去歷代祖師的傳記故事,修行者最好的修行是對他自己的上師有很深的虔誠信任之心。誠信之心必須持續從此生到來世;上師的色身換了,有時弟子的色身也換了,但信心與虔誠必不改變,這樣任何修行才能成就。
  林:是的,剛知道蔣貢仁波切圓寂的頭幾天,無法接受事實。與一位朋友談起他時,孩子氣的堅持只要第三世蔣貢仁波切,不要第四世或任何其他蔣貢仁波切。朋友揶揄我前世一定也這麼執著,這世才跟仁波切的法緣結得這麼遲。不過現在我已能試著用精神面去與他溝通了。
  仁波切:這樣很好,要常向他祈求。
  林:請問他什麼時候會再回來?
  仁波切:啊,會很快的!但首要的是,我們的信心與誠心不能一天比一天減少消失,相反的,要比以前更強烈。他永遠會跟我們在一起的。
  林:仁波切實在走得太突然,太讓人無法接受了,尤其在這個時候,這麼多計畫等著他去做……
  楚定喇嘛(蔣貢仁波切的新加坡籍喇嘛):我倒認為他走得正是時候,他把大寶法王的全部願望計畫完成了,才正要開始他自己的。現在全看我們了,就如仁波切完成了大寶法王的心願,我們也要幫他把未完成的計畫完成,然後等他回來。
  仁波切:第三世蔣貢仁波切的整個一生是奉獻大寶法王的,如果他要做他的計畫,他必須得以一個新的人回來。
  喇嘛:我想他自己知道要走的。走之前幾天,他把每件事趕得很快。把隆德寺大殿的主尊大佛裝臟好並開光。佛像額頭中央有一顆寶石還未嵌入,我問他為什麼不放,他說,他必須先快快弄好;他已經等了好幾年不能再等了,不過,他會很快回來把寶石放進去的。我以為他要去西藏再回來裝的(注:仁波切原本預定五月初去西藏)……,這次他一定很快回來,要很快了……
  林:仁波切的媽媽也說從去年四月開始,他便同時展開多項工作和計畫,而且好似知道自己時間不多了,什麼都趕得很急……以仁波切一向做事的效率和個性,我想他一定會很快回來的
……
  喇嘛:蔣貢仁波切目前在蓮師的宮殿桑多巴里,是真的嗎?(注:據說泰錫杜仁波切有此一夢)

  仁波切:他要的話,也可能留在那裏,不過我們希望他不要那樣做……如果他太喜歡那裏的話,就……(笑)。
  林:為何他在蓮師淨土,而不在其他淨土?
  仁波切:我們必須瞭解,其實所有淨土的本質都是一樣的,其間並無分別。所有淨土、所有菩薩本尊都依眾生不同根器、不同需要、不同喜好加以分別出來的,因此有桑多巴里,有爹哇千(彌陀淨土)……,但其實都是一樣的。蔣貢仁波切會在屬於他該屬於的地方。
  林:我們剛說到上師的心是證悟的心,而且修上師相應法時,最主要是訓練自己的心與上師的心合一無別。以蔣貢仁波切為例,您是否可教一個簡單的上師相應法。
  仁波切:可觀蔣貢仁波切在我們頭頂上,然後修上師相應法。當上師融入我們身時,即觀蔣貢仁波切的心與我們無二分別,具同樣之本質。如果時間允許,可修完整的上師相應法儀軌,否則只念蔣貢仁波切之心咒,並如上師相應法,觀想仁波切坐於我們頭頂上。持完咒後,觀想上師融入我們心中,同時發「阿!阿!阿!」之音,此時,靜坐一會兒,觀想仁波切的心與我們合一無別。這個簡易的上師相應法也可應用於其他上師,平常行、住、坐、臥二十四小時都可利用這個簡易法來修。此法最主要是要發展出對上師的誠信之心,有了誠信之心,我鼓勵大家修長軌的上師相應法。
  林:為何發出「阿!阿!阿!」之音?
  仁波切:這是觀想上師融入我們心中時一種專注的力量。「阿!」同時也代表一個「合一無別」的音,此時,我們與上師的心無所分別。
  林:是否也可念心咒,並向上師做皈依大禮拜?
  仁波切:當然可以!
  林:您認為仁波切的捨報有可意義?
  仁波切:上師有意外或突然圓寂時,大部分上師或仁波切認為是他們要示現教化眾生人生是多麼短促,死亡隨時可能發生,這種「無常」啟示我們要精進修行。每當仁波切出國傳法時,走過的地方常會碰到弟子說他們很忙,無法修行。這些人要瞭解,我們常抱怨很忙,當有一天我們突然要面對死亡時,便一點都無法修行了。因此瞭解人生無常並付諸修行,是件很重要的事,大家要一再深思。
  林:也許這是仁波切給我們最好的法教。目前密宗尼師的地位如何?
  仁波切:依照密宗傳統,地位是平等的。但由於缺乏教育,便有一些問題產生。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儘管我們有很多喇嘛和寺廟,卻只有少數幾間尼師廟。很多佛學院也只收男出家眾,因此,我們有很多尼師無法接受教育。
  林:請問您有什麼計畫改善嗎?
  仁波切:有!當然有。蔣貢仁波切對此事一直很關心,計畫要辦一所專供尼師上的佛學院。現在他突然走了,但我們還是要把他的工作繼續下去,然後再看……
  林:女性行者在禪修方面有何要注意的?
  仁波切:基本上,男女行者在修行上並無什麼差異。當我們一開始就設限自己是女性來談女性的問題,認為這個可修,那個不能修等等,本身就已造成一種障礙,這是我執的表現。我們應視自己為眾生之一,來探討這些問題。女性行者較易有恐懼和疑慮,要多花些時間把心調好。另外,女性的悲心易生起,但有時過分誇大,例如,易哭、易落悲傷而迷失自己,這都是障礙。男性行者的心較直接,慈悲雖本具,但多少須費力使它生起;但相對的,男性也較有智慧。因此,女性要多發展智慧,不要有太多的畏懼和懷疑。男性的外業較多,女性則內業較多,例如,情感、欲望太重,這些都要克服。其他基本上,男女行者可能遭遇的障礙是一樣的。
  林:請仁波切闡釋「空」的道理。
  仁波切:很多人似乎直取其表意,當為空無一物之「空」。我們有很多人圓滿的修行者,認為他們在修空觀,但事實上,他們真是空空的,什麼也沒修成。如果什麼都當成空的,則我們什麼也別想得到。因此,它必須是超越「空」的一樣東西。之所以稱「空」或「空性」,是因為我們所看、所觸的每件東西本身空無自性。它只是很多原子的因緣假合,成為一個我們名之為某某的東西,其實它並不實有存在。
  再觀我們的心,找不出一個名之為「心」的東西,因它本質也是空的。但除了空性外,明性由它而出,這個明性就有點東西了。有的人說明性像一道光,像到處可見的光,但這不是真的。如果悲心深切,慈悲本身就是光。慈悲與代表空性的智慧合一就是證悟。明性含於空性裏,空性出於明性中;空明即是智慧與慈悲兩者合一的特質,我們可以在證悟的諸佛菩薩身上看到。
  林:請您闡釋「身密」與「心密」合一的修行。
  仁波切:修習金剛乘,行為如果沒有戒律的約束不好,尤其出家眾,更要謹守這些小乘和顯教的戒律,再加上發展大乘的菩提心後才進入金剛乘,才能瞭解金剛乘的殊勝之處。如果沒有以上基礎,便馬上進入金剛乘,很多地方會感到迷惑,知見上也會有很多錯誤而影響修行。所以要一步一步來,但終要三者合一,即小乘身戒、大乘菩提心以及金剛乘的內證智慧。
  林:大乘與金剛乘的修法上有一些不同,其中最大不同點在於金剛乘常做很多觀想,請問其作用與意義?
  仁波切:金剛乘認為本尊與我們的心是合一無別的,因此觀想時是觀同一樣東西,而非兩樣不同東西。例如,觀本尊由自己化出,或自己由本尊化出,都是指同樣一個東西。顯教則認為本尊是獨立於我們之外,一個可以救度我們,賜予我們東西的佛。例如臨終時,認為阿彌陀佛會來接引我們去淨土。這並不是不正確,只是金剛乘認為阿彌陀佛也是我們自身所化現,因此並沒有另一個人來帶我們走這回事,而是我們自身融入阿彌陀佛。這就是金剛乘的法教,一切唯心所現。我們的心一向很粗,被煩惱業障所占滿,無法控制,也一點不清淨,因此專注於觀想可以幫助我們馴心,到達我們理想的樣子。
  林:有些觀想很複雜、很困難,請問如何做好?
  仁波切:如果把本尊觀得具體實有,費心造作一個外相時,就會很難,尤其觀千手千眼觀音時。但如果瞭解我們要觀的是這位本尊的本質,就會容易些。千手千眼觀音的本質是慈悲,我們只要觀慈悲,讓心底生起慈悲心就夠了。外相不是那麼重要,本質才是最重要的。
  林:您認為臨終時,做觀想有助益嗎?
  仁波切:如果我們可以了知萬法(內外現象本質)都是唯心所幻,那很好,但大部分人在臨終那刻都無法做到。因此,我們相信有一個本尊,力量很大,比我們更具慈悲,這樣每天修行、祈求、觀想。有天,臨終在中陰時,本尊會從我們自身化現出來。很多人會認為本尊是外面來的,不對的,是我們自身所化的。這時如果平常修行功夫的夠、功力到,便馬上認知,並藉其加持力相應開悟。
  林:那麼本尊是由我們脈輪所化現,也是我們清淨自心的顯現囉!
  仁波切:是的!
  林:蔣貢仁波切的肉身雖然走了,您認為他還存在嗎?
  仁波切:當然!當然!
  林:會不會第四世蔣貢仁波切來時,一、二、三世都消失了?
  仁波切:不會!不會!第一世羅卓他耶、第二世欽哲歐澤,還有我們的仁波切都在。很多人認為他走了,我倒認為他現在反而可以同時到每個人身邊,他的菩薩力量也更彰顯。
  林:那表示如果我們常憶念他,向他祈求,臨終時他會來接我們囉!
  仁波切:當然!當然!以前他在隆德寺時無法馬上到臺灣、美國、歐洲,現在他可以一次全到了!(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tat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